广东药科大学潘育方教授
潘育方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功效评价专家
今盛美公司技术顾问
任教30多年 药剂学及中药学研究生导师
广东药科大学 教授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第三届药用包装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基本信息栏
(当前模板:教师)
|
|
概述:
广东药科大学教授,药剂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药学及化妆品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药物新剂型、中药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应用、功能化妆品开发、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所获荣誉:
1.《多元整合的“大药学、大健康”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3)
2.《药物缓控释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获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功能化有序介孔炭的设计合成及吸附与释放应用基础研究》,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的直接法合成及其药物缓释载体应用的基础研究》,获2010年教育部科技成果。
5.《负载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立体形态及分布的测定方法》,获2017年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教育与工作简历:
1988.6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1998-1999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7.09-2007.12 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学习;1988.6进入广东药科大学(原广东医药学院、广东药学院)工作,2006年晋升教授。
主要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化妆品学》、《化妆品工艺学》、《美容药物学》、《化妆品概论》等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药物新剂型;
2.功能化妆品开发;
3.中药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应用;
4.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主持教改项目:
《应用型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2.3-2014.12,主持。
主持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白簕茎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相关降糖作用机制研究》,2017.05-2020.05,主持;
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白簕降糖片的临床前药学研究》,2016.01- 2018.12,主持;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米双介孔炭微球的设计合成及蛋白药物吸附与释放规律》,2014.10-2017.10,主研;
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禁用染料的微流控芯片快速检验关键技术研究》,2014.07-2016.12,主研;
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化妆品中违法添加酚类雌激素的快速筛查检测技术开发》,2011.08-2013.07,主持;
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水产品中禁药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的微芯片/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2011.01-2013.12,主持;
7. 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芦荟蒽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2013.12-2015.10,主持;
8. 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与塑料包装的相容性》,2017.01-2017.06,主持;
9. 企业委托研究项目,《化妆品原料的刺激性量化实验的研究与应用》,2017.07-2019.06,主持;
10. 政府部门委托研究项目,《化妆品行业发展与监管调研》,2015.01–2016.12,主持。
主要学术论文:
1.Constructing a novel composit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coated AuNPs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3-nitrotyrosine[J]. Electrochimica Acta. 259(2018):892-902;
2.A simple and sensitive sensor based on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urcumin in foods[J].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7, 7:22913-22918
3.Large pore size FeNi carbon microspheres: Synthesis and tretinoin adsorption behavior[J]. Materials Letters. 141(2015):10-13;
4.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Ciprofloxacin, Nitrofuran Antibiotic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Fishery Products by CE[J]. Chromatographia. (2015)78:10-13;
5.白簕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7,48(20):4219-4223
6.白簕茎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5):52-57;
7.酶解-吸附澄清法提取水辣蓼总黄酮的工艺优化[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3):281-285;
8.盐酸雷洛昔芬自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15):1777-1785;
9.响应面法优化白簕叶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31(3):316-320;
10.白簕叶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3):14-18;
11.槲皮素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J]. 中国测试,2015,414(11):50-54;
12.白簕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抗炎作用初探[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8):295-298;
13.黄荆子总黄酮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6):4-9;
14.余甘子果汁饮料抗疲劳及抗衰老功效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5):840-843;
15.丹参酮IIA口服自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评价[J].中草药,2014,45(22):3256-3265;
16.荔枝核多糖脱蛋白工艺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52-55;
17.复方甘草美白保湿霜的制备[J].广州化工,2017,45(12):71-74;
18.化妆品眼刺激性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43(335):81-83;
19.中药美白成分的筛选及美白霜的制备[J].宜春学院学报,2015,36(12):17-19;
20.化妆品中酚类雌激素的一种快速筛查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00-102;
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四种雌激素[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91-93;
22.高保湿性能、稳定性良好O/W乳剂型粉底液的研制[J].化工时刊,2006,20(4):42-44;
授权发明专利:
1.《3-硝基酪氨酸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发明专利,ZL201710302370.4;
2.《一种具有降糖保健功能的白簕多糖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201510759155.8;
3.《一种镶嵌蒙脱石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410377943.6;
4.《一种中药美白淡斑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410419409.7;
5.《一种水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专利号:ZL201410303473.9;
6.《马来酸噻吗洛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310697827.8;
7.《一种磁、温度双重响应的介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410070794.9;
8.《一种环糊精基星型嵌段聚合物及环糊精基星型嵌段聚合物/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201310150970.5;
9.《一种同时检测样品中11种违禁化合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310032133.2;
10.《一种碱性嫩黄O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毛细管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210538058.2;
11.《一种化妆品中酚类雌激素的快速筛查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121 0538371.6;
12.《白簕多糖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310035607.9;
13.《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清喷鼻乳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010611075.5;
14.《一种脑清喷鼻微乳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036693.9。